在万木叠翠的桐木关,崇山峻岭之中,隐藏着一片古老而神秘的茶园。这里,春来较晚,清明前后,是茶树生长的最佳时节。我驱车从武夷山的三姑出发,沿着百年古道,穿过青山绿水,来到了这片人迹罕至的十里场。
穿越古道,抵达核心区
山路左侧的山涧里,碧水潺潺,清澈见底,向下流入武夷山的九曲。远处青黛的山峰,被白云缭绕,宛如仙境。经过保护区的皮坑检查站,才能真正踏入桐木关的腹地。这里的海拔超过了一千米,水清山翠,空气清新,给人一种远离尘嚣的感觉。
九十分钟后,我抵达了人迹罕至的十里场。稍作休整后,我与老温直奔桐木关的核心区——大竹岚,去探望生长在竹林里的百年野茶。
探寻竹林深处的野茶
大竹岚的山深处,苍松翠竹,绮丽清幽。我徒步跨越山涧的小溪,踏着松针和竹叶铺成的蹊径,攀爬了一公里许,终于来到了垂阴相荫的竹林深处。
这里的野生茶树,枝桠间密布着苔藓蕨草,翠绿养眼。一丛丛不知岁月经年的老茶树,有同根相生的,有茶果堕地野生的,间隔或近或疏,俱各成风景。彼此间或相依,或翘望,枝枝叶叶总关情。
野茶的独特之处
这些野生的茶树,与山外的园茶截然不同。叶梢青翠中泛着金黄,叶面凹凸有致,褶皱如老人的手面,诉说着山里的清寂岁月。叶张微微后卷,茶芽及叶张背面的绒毛稀少。细观每一丛茶树,叶片细长如竹叶,叶茎较长。叶芽或翠绿、或金黄、或紫红、或淡紫,色皆不一。
宋子安在《东溪试茶录》中记载:“茶于草木,为灵最矣。去亩步之间,别移其性。”这片生态清绝的好茶,数步之间,叶片与叶芽的颜色,确实不一样。
刘梦德在《试茶歌》中赞誉:“阳崖阴岭各不同,未若竹下莓苔地。”生长在竹林里,且长满青苔的山坡上的茶树品质最佳。茶树生长在被覆竹叶、松针腐殖土的烂石之上,莓苔青绿。叶梢金黄,叶片皱褶后卷,茸毛稀少。这些典型的好茶特征,印证着这片竹林为野茶生长提供了绝佳的生态。
这些特点,也符合陆羽在《茶经》中对“野者上,叶紫者上,叶卷者上”好茶状态的描述。
茶青的制作过程
第二天清晨,待茶树上的露水消失,竹林野茶开始采摘。茶青运回十里场后,薄薄地摊晾在竹席上摊青。我坐在一旁喝茶,陪着茶青慢慢走水,不时地会抓一把茶青闻闻香气。
叶面如绸缎柔滑,果胶粘手,又亲切喜悦地不忍放下。茶青散发出香甜的青苹果味道,纯正馥郁。
夜深的桐木,远山如黛,山风清泠。万籁俱寂,唯闻耳畔溪流淙淙,间或几声狗吠远传。一夜饮茶看青,与老温聊茶,几近不眠。
当山中的第一缕阳光照射到次第斑斓,叠翠欲滴的山峦之上,野茶的摊青阶段结束,进入了萎凋阶段,清香如故。两小时后,茶青萎凋完后开始揉捻。
郑重声明:
以上内容均源自于网络,内容仅用于个人学习、研究或者公益分享,非商业用途,如若侵犯到您的权益,请联系删除,客服QQ:841144146
相关阅读
探寻云南普洱瑰宝——大益201易武正山的茶香人生
2025-09-03 01:23:24探寻中国茶文化的深厚底蕴:茶道礼仪与传统美德
2025-07-21 02:17:29探寻古老普洱茶的历史和品质(清朝的普洱茶还能喝吗)
2025-07-09 02:11:30探寻新加坡茶文化的多彩世界
2025-07-03 01:19:10品味茶道:探寻茶文化的韵味与生活艺术
2025-05-05 16:40: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