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有关资料显示,由于没有受到第四纪冰川运动的破坏,义乌还剩下许多野生茶树。公元三世纪,当地土著发现茶叶具有独特的药理作用,于是将野生茶树改造成人工采摘的茶园。
公元220年:易武开始引进野生茶作为科种。
公元875年:南诏在“西南夷”建立银节,夷吴命名为“益州城”。
公元977年,宋太宗义乌用龙风制作贡茶,成为砖茶、饼茶的雏形。
公元1724年:清朝雍正年间,“改土为溪”,开茶山。外国茶商和工匠进入义乌发展,开始制作“元宝茶”。
公元1732年:清廷在义乌指定贡茶66666斤(老斤)。
公元1735年,清政府实行“茶引”,即(许可)购茶,放宽茶叶购销。大量外地人进入义乌建茶园生产元宝茶(又称圆饼茶),因计量方便,以一桶七饼(又称七饼茶)或(七饼圆茶)出售,大量运往普洱经销。
公元1744年:易乌普普洱茶被朝廷正式列为《贡茶案册》。
公元1821年后:茫崖(蒙自)、夹布、甘熙等茶山逐渐衰落,易武茶山被取代,成为古代六大茶山的茶叶加工贸易中心。
公元1845年:用了6年时间,铺设了从义乌到思茅的茶马驿道,全长240公里,宽1.5-2米。易武成为茶马古道的起点,成为六大古茶山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公元1894年:义乌安乐茶庄老板李开基、车顺浩茶庄老板车顺来,因献好茶被御赐“宫睿天朝”牌匾。
公元1897年:清政府在义乌设立海关,义乌成为古代六大茶叶出口基地之一。
公元1911年:(宣彤三年)延续了167年的义乌茶贡停止了。
公元1919年:思茅、普洱等地爆发瘟疫、疟疾,茶商逐渐迁至易武,成为普洱茶的交易集散地。
公元1921年:义乌的茶产业空前发达,有38家茶馆,年加工茶叶6900万吨。
公元1937年:由于法国封锁了老挝和越南的边境,南茶路被封锁,义乌茶叶陷入萧条。
公元1942年:易武遭受大旱,并伴有虫灾,茶树干枯死亡,茶园荒废,茶山损失严重。
公元1957年:西双版纳组织了古茶山普查。
公元1970年:伊吾发生了一场大火灾,茶山古镇,这个曾经繁华的小镇,商人众多,如今已是半个废墟。
公元1980年后: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乡政府组织建设新茶园,茶产业逐渐恢复。
公元1984年:拉曼乡从义乌撤地设市。
公元1994年:台湾省的茶人带着老茶坊七子饼到义乌寻根,义乌的老茶人恢复了七子饼茶的制作。茶叶的价格是每1000克3元。
公元2004年:“古茶山研讨会”在义乌召开,与会专家发表“宣言”,提出保护古茶山的“倡议”。义乌的古树茶价格约为每1000克40元人民币。
公元2005年:拉曼乡并入义乌乡,古树茶的价格约为每1000克80元。
公元2005年:伊吾被云南省政府列为旅游文化名镇。
2006年,易武的茶业方兴未艾,有44家茶楼和茶厂。为了保护茶的文化遗产,在省、州、县质量技术监督局的倡导和支持下,成立了“易武正山茶叶有限公司”。通过公司治理结构,整合义乌26家新老茶馆,传承历史文化,重新树立正山品牌。古茶的价格大约是每1000克180元人民币。
公元2006年:中国云南“普洱茶六大茶山文化生态博物馆”在义乌挂牌。
云2006:义乌申报省级历史文化名镇获专家一致通过。
郑重声明:
以上内容均源自于网络,内容仅用于个人学习、研究或者公益分享,非商业用途,如若侵犯到您的权益,请联系删除,客服QQ:841144146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