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能防病毒吗「茶叶抗病毒有什么说法吗」

茶叶能防病毒吗「茶叶抗病毒有什么说法吗」

作者:岫烟阁茶网 / 发布时间:2025-07-09 01:34:39 / 阅读数量:0

2019年12月,武汉发现新型病毒性肺炎病例,并于2020年1月12日被世界卫生组织命名为2019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

冠状病毒是一个病毒大家族,可引起感冒、中东呼吸综合征(MERS)、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等严重疾病。人类感染冠状病毒的常见症状包括呼吸道症状、发烧、咳嗽、气短和呼吸困难。在严重的情况下,感染会导致肺炎、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肾衰竭甚至死亡。

流感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影响也很大。喝茶和流感有什么关系?到目前为止,研究表明,喝茶可以预防流感,无论是季节性流感还是疫情流感。

《茶与健康》教材由浙江大学茶学系屠呦呦教授主编,世界图书出版社出版,历经10余年,共印刷12次。在冠状病毒流行的时候,本书“茶的抗病毒作用”的相关章节会分享给你,可以为你预防病毒感染提供一些参考。

01

茶的抗流感病毒作用

流感概述

(1)流感的定义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常见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好发于冬春季节。临床上表现为高热、乏力、头痛、浑身酸痛等严重的全身中毒症状,其他呼吸系统症状较轻。流感病毒易变异,传染性强,常造成流感的流行。

(2)流行性感冒的病因

流感病毒属于正粘病毒科,呈球形,直径80~120nm,基因组为RNA病毒。它的特点是容易变异。

流感病毒的电镜观察

流感分为甲、乙、丙三种(或ABC三种)。

甲型流感是最常见的流感,它可以广泛传播,并且是动物传染病。例如,1997年,香港爆发禽流感,政府不得不宰杀150万只鸡。A型病毒可细分为A1和A2,根据其结构再细分,如A型H5N1毒株(香港禽流感病毒)、A型H3 N2(1995年在武汉)、A型H1N1(1995年在德国)等。病毒的新变种来自不合时宜的基因突变。

B型也会流行,症状比A型轻,没有亚型。

C型主要表现为散发病例;没有亚型。

流感病毒有一个脂质包膜,内含蛋白质,由血凝素(H)和神经氨酸酶(N)组成,两者都具有抗原性。甲型流感病毒变异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现象,主要是H和n的变异。

通常,感染人类的流感病毒有H1、H2和H33血凝素。H4到H14只会感染除人以外的动物,比如鸡、猪、鸟。只有两种类型:N1和N2。

流感病毒不耐热,1001分钟或5630分钟灭活,对常用消毒剂(1%甲醛、过氧乙酸、含氯消毒剂等)敏感。),对紫外线敏感,耐低温干燥,在真空干燥或-20以下仍能存活。

(3)流感的流行病学

流感和隐性感染患者是主要传染源。发病后1~7天有传染性,发病初期2~3天最强。猪、牛和马等动物可能传播流感。

传播途径主要是空气飞沫,流感病毒在空气中存活半小时左右污染日用品。

人普遍易感,患病后有一定免疫力。三型流感与甲型流感不同亚型之间不存在交叉免疫,疾病可复发。

流感的流行特征如下:

1)流行特点:发病突然,传播迅速,2~3周为高峰,发病率高,流行期短,6~8周,常沿交通要道传播。

2)一般规律:城市先来农村,集体单位先来,分散的居民再来。

甲型流感经常引发疫情,甚至世界大流行,小流行每两到三年发生一次。根据对世界上已经发生的四次大流行的分析,一般大流行每10到15年发生一次。B型流感为暴发或小流行,C型流感以散发为主。

3)流行季节:四季均可发生,以冬春季为主。流行性感冒也可以被发现

茶叶能防病毒吗「茶叶抗病毒有什么说法吗」

据报道,日本在2009年8月1日,《朝日新闻》,日本研究人员开发了一种新的抗流感药物使用绿茶提取物。动物实验表明,该药抑制流感病毒感染的效果与抗流感药物达菲相当。以前就知道EGCG有抑制病毒的作用,但是直接喝绿茶,体内使用的EGCG量非常少。为此,研究人员将EGCG与一种脂肪酸结合,使其在体内不会分解。研究人员将改造后的EGCG混合到季节性流感或禽流感病毒中,然后注射到狗的肾脏细胞中,研究病毒的传染性。结果发现,经过改造的EGCG确实可以阻止病毒入侵细胞,即使病毒成功入侵,也能抑制其在细胞内的增殖。

早在1990年,NakayamaM等人就以中国四川2/87流感病毒A、前苏联100/83流感病毒B和在11日龄鸡胚上增殖的MDCK狗肾细胞为材料,研究了红茶提取物(20g红茶浸泡在80mL磷酸盐缓冲液中)对流感病毒A或B的抑制作用,1 l/ml茶叶提取物与流感病毒混合60min,可抑制流感病毒A或B在MDCK细胞上的吸附,抑制率在80%以上病毒与红茶提取物的短期接触也能降低病毒对MDCK细胞的感染程度。用50L/mL茶叶提取物处理MDCK细胞,然后感染流感病毒,感染抑制率为85%,而用病毒感染MDCK细胞,则无抑制作用。可见红茶提取物对甲型或乙型流感只有预防作用,对感染后没有治疗作用。

茶多酚对流感病毒A3的直接灭活作用研究表明,当流感病毒A3与浓度范围为3.12~50g/mL的茶多酚共培养时,茶多酚能显著降低病毒活性,抑制病毒增殖。茶多酚对流感病毒A3的治疗作用表明,茶多酚在6.25~50g/mL的浓度范围内具有显著的抗流感病毒A3作用,且其作用随药物浓度的增加而增强。说明茶多酚在体外具有良好的抗流感病毒A3的作用。

SongJ等人(2005)的研究表明,EGCG和ECG可以抑制流感病毒在MDCK细胞培养物中的复制,并对包括A/H1N1、A/H3N2和B病毒在内的各种流感亚型具有活性。对甲型流感病毒,EGCG、心电图和EGC的IC50分别为2228 m ol/L、2240 m ol/L和309318 m ol/L。同时,EGCG和心电图都有凝集活性,对各种亚型病毒的凝集活性不同,EGCG的凝集活性相对更高。RT-PCR分析表明,EGCG和ECG在高浓度下抑制MDCK细胞中病毒RNA的合成,而EGC没有这种活性。同样,EGCG和心电图显示出比EGC更高的神经氨酸酶抑制活性。说明儿茶素中的3-没食子酰基在抗病毒中起重要作用,而2-三羟基苯中的5-羟基起次要作用。凝集反应表明,儿茶素的抗病毒活性不仅由凝集活性介导,还与病毒膜物理性质的改变有关。

老年人使用茶儿茶素漱口水预防流感的研究表明,使用茶儿茶素漱口水的人群(1.3%)感染流感的概率远低于不使用茶儿茶素漱口水的人群(10%)。日本昭和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茶叶中的儿茶素可以抑制流感病毒的活性,坚持用茶叶漱口可以有效预防流感。流感主要是病毒附着在突出于鼻、喉的黏膜细胞上,不断增殖所致。经常用茶漱口,儿茶素可以覆盖突出的黏膜细胞,阻止流感病毒与黏膜结合,杀死病毒。结果表明,乌龙茶、红茶和日本茶都含有儿茶素,绿茶预防流感的效果最好。一个小学的对比实验也显示,坚持用绿茶水漱口的学生比不用绿茶水的少很多。

老年人对流感疫苗的免疫反应减弱,导致流感病毒感染发病率高。在感染流感病毒的小鼠中的实验表明,口服L-胱氨酸和L-茶氨酸可以增加特异性抗原免疫球蛋白的产生。疗养院中的老年人被分为两组。在免疫前,他们分别口服L-胱氨酸和L-茶氨酸(实验组,n=32)或安慰剂(对照组,n=33)。口服14天后,给它们接种流感病毒疫苗。疫苗接种4周后,检测到3种病毒(A/NewCaledonia[H1N1],A/NewYork[H3N2])。但分层分析显示,在血清总蛋白和血红蛋白较低的受试者中,实验组的血清转换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果表明,接种前口服L-胱氨酸和L-茶氨酸有助于增强血清总蛋白和血红蛋白低的老年人对流感病毒疫苗的免疫应答。

02

茶的抗非典作用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即传染性非典型肺炎(SARS)。该病是2002年底至2003年初在广东首次出现的新型呼吸道传染病。发病两个多月后,蔓延至全国2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并波及亚洲、美洲、欧洲33个国家和地区。2003年4月16日,世卫组织宣布这种疾病的病原体是冠状病毒的新变种,并将其命名为SARS冠状病毒。SARS病毒呈球形,冠状,直径为80~140nm,其外围围绕20~40nm的复合物表面凸起,但无he糖蛋白凸起。

3CL蛋白酶被认为是SARS-CoV在宿主细胞中复制的关键。人们从天然产物信息库中的72种成分中,筛选出具有抗3CL蛋白酶活性的成分,发现单宁酸和TF2B具有活性,IC50为7mol/L,这两种成分就是茶叶中的天然茶多酚。此外,对绿茶、乌龙茶、普洱茶和红茶提取物的3CL蛋白酶抑制活性进行了研究,发现普洱茶和红茶提取物的活性高于绿茶和乌龙茶。测定了茶叶中一些已知成分对3CL蛋白酶的抑制活性。发现咖啡因、EGCG、EC、C、ECG和EGC无抑制活性,只有TF3是3CL蛋白酶抑制剂,说明茶叶中的茶黄素TF3能抑制3CL蛋白酶活性。

《美国科学院学报》,2003年有报道,茶叶中的茶氨酸可使人体抵抗病毒感染的能力增强5倍。茶氨酸在人体肝脏中分解为乙胺,乙胺可以动员名为“V2V2T细胞”的人体血液免疫细胞,然后T型细胞促进“IFN-干扰素”的分泌,形成人体抵抗感染的“化学防线”,对外界入侵做出反应,抵抗病毒、细菌、真菌。研究人员指出,每天喝五小杯茶,足以帮助人体增强对特定细菌感染的抵抗力。连续两周喝茶饮料可以增加对细菌的抵抗力,但连续两周喝咖啡却没有同样的效果。

此外,茶叶中大量的茶多酚具有抗氧化作用,如果人体含有一定量的抗氧化剂,可以增强免疫力。茶叶中还有维生素C、维生素E、微量元素锌、硒,这些元素是医学上用于提高人体免疫力的有效物质。当然不是非典开始喝茶,会立竿见影提高抵抗力。经常喝茶对提高我们的抵抗力是很有必要的。

03

茶的抗艾滋病毒作用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ImmunodeficiencyVirus,HIV)顾名思义,会造成人体免疫系统的缺陷。1981年,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在美国首次被发现。它是一种感染人体免疫系统细胞的慢病毒,是一种逆转录病毒。一种致命的传染病,至今没有有效的治疗方法。病毒破坏人体的免疫能力,导致免疫系统失去抵抗力,导致人体内各种疾病和癌症得以存活,最终导致艾滋病(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研究表明,儿茶素和绿茶提取物对HIV逆转录酶有很强的抑制作用。HNakane和KOno的研究结果表明,ECG和EGCG对HIV-1逆转录酶的50%抑制浓度分别为0.017g/mL和0.012g/mL,对DNA聚合酶的50%抑制浓度分别为0.9~0.13g/mL和0.6~0.12g/mL。茶黄素及其没食子酸酯对HIV-1逆转录酶活性的50%抑制浓度分别为0.5微克/毫升和0.1微克/毫升。茶黄素、茶黄素单甘酯A、茶黄素单甘酯B和茶黄素双甘酯对HIV-1逆转录酶的抑制常数分别为0.49、0.032、0.023和0.023mol/L。结果表明,没食子酸基团的存在可以提高茶黄素的抑制作用。TaoPZ利用EGCG、心电图和EGC抑制HIV-I-RT,取得了类似的结果。

CD4是人体免疫系统中重要的免疫细胞。CD4主要在辅助性T(Th)细胞中表达,它是Th细胞TCR识别抗原的供体和受体。与MHC类分子的非多肽区结合,并参与th细胞TCR识别抗原的信号转导。但是,CD4也是HIV的受体,是HIV攻击的目标。HIV的外被膜是双层脂质蛋白膜,膜内嵌入gp120和gp41,分别构成棘突和跨膜蛋白。HIV包膜蛋白gp120与细胞膜上的CD4结合后,gp41介导病毒渗入易感细胞,导致免疫淋巴细胞的破坏。绿茶提取物的主要成分EGCG能与CD4结合,从而降低CD4在细胞表面的表达,竞争性抑制HIV膜糖蛋白gp120与CD4的结合,从而保护部分免疫淋巴细胞免受攻击。KawaiK等人从正常志愿者中提取静脉血,通过淋巴细胞密度梯度离心法从外周血中获得CD4 T细胞,并通过流式细胞仪分析其细胞表面分子。他们通过蛋白质杂交确定CD4总量没有变化,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到EGCG可以与抗CD4抗体竞争,通过流式细胞仪分析发现EGCG与异硫氰酸荧光素偶联后可以干扰gp120与CD4的结合,这表明EGCG可以降低细胞表面CD4的表达。

04

茶的抗腺病毒和人类疱疹作用

一些科学家还报告说,绿茶提取物可以抵抗其他病毒性疾病。WeberJ等人在2003年报道了绿茶儿茶素对腺病毒的抑制作用。他们认为抗病毒机制有很多,包括细胞内和细胞外,而病毒蛋白酶是绿茶提取物的主要成分EGCG的作用靶点。常等在2003年也报道了绿茶提取物的主要成分对人EB病毒的抑制作用。他们的研究表明,EGCG可以抑制EB病毒某些切割蛋白的表达,EGCG作用于病毒切割周期早期和早期的基因表达,从而抑制病毒的切割级联反应,从而阻止病毒增殖。绿茶提取物干扰病毒生长周期的几个程序,从而阻断病毒核酸的复制,抑制病毒蛋白的表达,起到抗病毒的作用。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