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品茶的过程中,我们时常会在茶叶的包装内壁发现一些细小的茸毛,这便是茶叶的毫。这些看似不起眼的茸毛究竟意味着什么呢?它们与茶叶的品质有何关系?就让我们一探究竟。
茶毫的定义与重要性
茶毫,顾名思义,就是茶叶芽尖上面覆盖的细小茸毛。茶叶的嫩度越高,茶毫就越多。在许多情况下,茶毫的多少成为了判断茶叶嫩度的重要指标。毛尖茶就可以根据茶毫的多少来推测其鲜嫩度。
并非所有茶叶都可以简单地通过茶毫的多少来判断其品质。以龙井茶为例,在加工过程中,龙井茶会经历磨掉茶叶表面的茶毫这一道工序,形成其特有的品质特点。对于龙井茶来说,茶毫多并不代表茶叶品质好,反而可能说明制作工艺不够精细。
茶毫的形态特征及其对茶叶的影响
1. 茶毫的形态特征
茶毫主要来源于茶树的嫩梢,是茶树品种的特征。嫩梢茶毫的长度、密度、粗度、色泽、分布特征依品种而不同。茶毫主要生长于幼嫩芽叶的下表皮,内含有丰富的化学成分,其中茶毫基部有分泌芳香物质的腺细胞,能分泌芳香物质。
2. 茶毫对干茶外形的影响
许多名茶的外形都要求有茶毫覆盖,如工夫红茶、烘青、白茶以及许多名茶。台湾名茶冻顶乌龙的高级品就多毫,而福建乌龙茶一般不露毫,但用毛蟹品种制成的乌龙茶也显毫,品质亦佳。
3. 茶毫的颜色与正常范围
茶毫所呈现的色泽与制茶过程中内含物的变化有很大的关系。绿茶中的茶多酚绝大部分未被氧化,未氧化的茶多酚是无色的,因此幼嫩芽叶上的茶毫颜色通常为白色,如碧螺春等名茶就是如此。而红茶在加工过程中,茶多酚大部分已经被氧化成茶黄素和茶红素,因此红茶芽叶上的茶毫呈金黄色。
4. 茶毫对茶叶风味品质的影响
茶毫中富含营养物质,经科学测定发现,茶毫中的茶多酚、咖啡碱、水浸出物等成分均低于茶叶中的含量,而氨基酸含量显著高于茶叶。茶毫具有高氨基酸含量和低酚氨的特性,对茶叶风味品质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
在绿茶的加工过程中,鲜叶经杀青、揉捻,部分茶毫脱落,沾附于茶叶表面。成品茶冲泡后,茶毫溶于茶汤中,因茶毫内含有丰富的氨基酸及其它营养成分,从而增进了茶汤香气和滋味。而在红茶的制造过程中,鲜叶经萎凋、揉捻、细胞破碎,茶毫内多酚类物质在多酚氧化酶的作用下氧化成茶黄素、茶红素,从而使白色茶毫变成“金黄毫”。这也是优质红茶的重要特征之一。
茶毫并非判断好茶的唯一标准
虽然茶毫多对大多数茶类来说是一个优质性状,幼嫩芽叶茶毫多,制出来的茶叶多具毫香,毫多的干茶鲜爽度也会高一些。但并不表示茶毫是判断好茶的唯一标准。茶叶品质的好坏关键还看综合因素,包括茶叶的品种、加工工艺、产地环境等。在品茶的过程中,我们不仅要关注茶毫,还要综合考虑其他因素。
郑重声明:
以上内容均源自于网络,内容仅用于个人学习、研究或者公益分享,非商业用途,如若侵犯到您的权益,请联系删除,客服QQ:841144146
相关阅读
普洱茶里会出什么样子的虫子?介绍茶叶行业的惊人真相
2025-09-01 00:54:28揭秘普洱茶香气与甜味之谜
2025-08-30 01:33:38揭秘普洱茶:采摘月份对品质与口感的影响
2025-08-25 02:13:55绿茶叶底产生红梗的原因,普洱茶叶底部红梗红叶是怎么回事
2025-08-21 01:41:00茶叶香味是如何形成的,茶叶香味是如何形成的呢
2025-08-19 00:4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