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茶方式在中国的变化历程是怎样的(看中国几千年饮茶方式的变化)

饮茶方式在中国的变化历程是怎样的(看中国几千年饮茶方式的变化)

作者:岫烟阁茶网 / 发布时间:2025-06-16 04:34:49 / 阅读数量:0

关于茶的起源,至今众说纷纭。广为流传的说法是神农尝百草,发现茶。但传说永远是传说。关于茶的起源,从西周到唐代说法不一,真的很混乱。但可以肯定的是,茶的发展有上千年的历史。

中国茶在唐朝非常受欢迎。唐人喝茶,强调一个煮字。准确的说,他们不是在喝茶,而是在“吃茶”。他们把茶叶磨成粉末,放在水里煮,甚至加盐。

还有一种很奇怪的方法,就是用葱、姜、枣、橘皮、山茱萸、薄荷煮茶成粥。

之后,茶圣陆羽撰写了《茶经》一书,重在清饮,轻调饮。“添料”之风成为表外之风,与清饮相区别,但这是后话。

宋代茶叶生产逐步发展,全国茶叶产区扩大。各地提炼出许多名茶,茶叶产量也增加了。喝茶的方法和历代差不多。

值得一提的是,抹茶是在宋代传入日本的。如今反向传播,又火了。

元明时期,制茶技术进一步发展,茶越来越受到普通百姓的喜爱。流程也和今天很像。这时候喝茶不再强调煮沸,而是冲泡,整个过程更加精简。但也有观点认为,元明时期冲泡的饮用方式是茶艺的倒退,失去了很多仪式感。不管怎么说,这种喝法直接延续至今,成为了今天主流的品茶方式。

茶叶在清代达到顶峰,大量茶叶通过海上贸易出口到欧洲。在当时的欧洲,茶是堪比宝石的奢侈品,是贵族交际的必需品。19世纪初,茶叶出口量甚至超过每年127万公斤。

后续就是百年屈辱史,茶叶发展停滞甚至衰落。精致的饮茶活动已经成为权贵们的专属。且不说普通人是否还能时不时的喝茶,就算喝了也只是浅尝辄止。

建国后,是我国茶叶生产的恢复时期。由于政府的重视,枯萎的茶产业得到了恢复和发展。茶回归日常生活,茶文化逐渐被拾起。

饮茶方式在中国的变化历程是怎样的(看中国几千年饮茶方式的变化)

到2010年,中国(不包括台湾省)茶园总面积从16.8万公顷扩大到203.3万公顷;茶叶产量从6.52万吨增加到147万吨;茶叶出口从19600吨增加到302400吨。比1950年分别增长了11倍、22.5倍和15.42倍。且面积和产量均居世界第一,出口居世界第三。

近十年来,茶艺和茶道的回归也非常明显。喝茶的形式也变得越来越多样化,从市场上的盖碗茶到充满仪式感的端茶,每个人都能找到自己的喝茶姿势。全国茶文化发展和行业氛围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巅峰。

当代茶产业的快速发展是有目共睹的。就普洱茶而言,也经历了巨大的泡沫期。从当年的盲目追捧到逐渐理性回归。

今天,找一座小山,找一位大师,找一棵在此刻回归本质的古树,都是饮茶人追求品质的体现。

一棵古树茶的理想是“让爱茶的人拥有一棵真正的古树茶”,让他们都能在原始的密林中拥有一片属于自己的净土。我们会继续出好茶,不辜负真正爱茶的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