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铁们,大家好,相信还有很多朋友对于中国黑茶最早产地和黑茶的产地在什么地方的相关问题不太懂,没关系,今天就由我来为大家分享分享中国黑茶最早产地以及黑茶的产地在什么地方的问题,文章篇幅可能偏长,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一、最早6大大茶类哪个年代
1、绿茶,是中国的主要茶类之一,是指采取茶树的新叶或芽,未经发酵,经杀青、整形、烘干等工艺而制作的饮品。绿茶是我国最早创制的茶类。
2、蒸青绿茶工艺脱胎于唐时开始出现“蒸青团茶”的制法。到了宋代,蒸青团茶又发展为蒸青散茶。元代时,蒸青散茶制法更为精细,在加工过程中,通常按芽叶老嫩分别进行制作,元代王祯《农书》第一次提到蒸青之后趁热揉之,现代意义的蒸青绿茶工艺趋于成熟。
3、黄茶自古至今有之,但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观察方法赋予黄茶概念以不同的含义。历史上最早记载的黄茶概念,不同现今所指的黄茶,是依茶树品种原有特征,茶树生长的芽叶自然显露黄色而言。如在唐朝享有盛名的安徽寿州黄茶和作为贡茶的四川蒙顶黄芽,都因芽叶自然发黄而得名。
4、在历史上,未产生系统的茶叶分类理论之前和在众多消费者中,大都凭直观感觉辨别黄茶。这种识别黄茶的方法,混淆了加工方法和茶叶品质极不相同的几个茶类,涉及到很多种品质各异的茶叶。
5、如上面所说的因鲜叶具嫩黄色芽叶而得名的黄茶,而实为绿茶类。还有采制粗老的绿茶,晒青绿茶和陈绿茶;青茶的连心、包种等都是黄色黄汤,很易误认为是黄茶。
6、黑茶当是在明末清初开始制造的,比黄茶为迟。但16世纪以前的这些记载中的“黑茶”是指由绿毛茶经过加工作色得来的,与我们现在所说“黑茶”(青砖茶、普洱茶、安化黑茶、六堡茶等)不同。
7、湖南黑茶产地始于安化,安化黑毛茶创制于16世纪末期,制造上经杀青、揉捻后再渥堆,而后再烘干;云南普洱熟茶,要经过杀青、揉捻、晒干制成晒干毛茶,而后再经适度潮水渥堆、晒干等工艺程序,加工技术已经相当复杂,当于黄茶之后。
8、红茶的鼻祖在中国,世界上最早的红茶由中国明朝时期福建武夷山茶区的茶农发明,名为“正山小种”。武夷山市桐木村江氏家族是生产正山小种红茶的茶叶世家,至今已经有400多年的历史。美国韦氏大辞典,“祁门红茶”记录着祁门红茶的原产地——中国安徽省祁门县。
9、小种红茶由炒青发展而来。日晒代替杀青,当是在炒青基础上的进一步发展,揉捻后发现叶色变红更快,于是逐渐认识了变色的规律。后在揉捻结束堆放片刻,使其发红更明显,质的变化更大,而后炒和烘,则色香味完全改变。
10、白茶,属微发酵茶,是中国茶农创制的传统名茶。白茶是一种采摘后,不经杀青或揉捻,只经过晒或文火干燥后加工的茶。
11、史载,东汉时期,一个叫尹珍的青年怀揣家乡生长自制的“荼”,拜谒著名儒学大师许慎,遭门丁刁难,便在其檐下席地嚼“荼”,片刻,许慎整个府邸充溢着浓郁的茗香。
12、许慎踱步而出溯源,随即便邀尹珍入书房,将其“荼”冲泡相观,但见其外形优美,白色叶底如银针坠壶,汤色碧绿明亮,品之顿觉味鲜而清爽醇厚,偶有淡雅苦味即刻津生口中。更激发其在《说文解字》中对“荼”的注解,用“槚、茗、蔎”译注“荼”字的色、香、味。
13、六、青茶(乌龙茶)的起源——1000多年历史
14、乌龙茶亦称青茶、半发酵茶及全发酵茶,品种较多,是中国几大茶类中,独具鲜明中国特色的茶叶品类。乌龙茶由宋代贡茶龙团、凤饼演变而来,创制于1725年(清雍正年间)前后。乌龙茶的药理作用,突出表现在分解脂肪、减肥健美等方面。在日本被称之为“美容茶”、“健美茶”。
15、乌龙茶起源于福建,至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乌龙茶的形成与发展,首先要溯源北苑茶。北苑茶是福建最早的贡茶,也是宋代以后最为著名的茶叶,历史上介绍北苑茶产制和煮饮的著作就有十多种。北苑是福建建瓯凤凰山周围的地区,在唐末已产茶。
二、黑茶哪里产的最正宗
1、正宗黑茶的主产区在四川、云南、湖北、湖南、陕西、安徽等地。
2、黑茶属于六大茶类之一,属后发酵茶,因成品茶的外观呈黑色而得名。黑茶按地域分布,主要分类为湖南黑茶、湖北青砖茶、四川藏茶、安徽古黟黑茶、云南黑茶、广西六堡茶及陕西黑茶。在全国黑茶产量上,湖南占60%以上的产量。
3、黑茶的鼻祖是藏茶,制作工艺极为复杂。而且由于持续发酵的原因所以极具收藏价值,是古茶类中收藏值中最高的茶种。黑茶的常见喝法有传统喝法、功夫茶、盖碗冲泡、凉茶冲泡、奶茶冲泡等。
三、中国正宗三大黑茶
中国大地上多地都产茶叶,茶叶主要产地分布于江南各省,茶叶六大分类中包括黑茶,黑茶是深度发酵的茶,其中最有名的三大黑茶产地是云南的普洱茶,也就是所称的熟普洱茶,广西梧州的六堡茶,还有湖南的安化黑茶,市面上最常见的就是这三种黑茶了熟普洱最为常见。
四、湖北黑茶历史沿革
黑茶又叫老青茶,主产于湖北省咸宁地区的蒲圻、咸宁、通山、崇阳、通城等县,湖南省临湘县也生产老青茶。
历史据《湖北通志》记载:“同治十年,重订崇、嘉、蒲、宁、城、山六县各局卡抽派茶厘章程中,列有黑茶及老茶二项。”这里讲的老茶即指老青茶。可见老青茶已有100多年生产历史。
1890前后,在莆圻羊楼洞开始生产炒制的篓装茶,即将茶叶炒干后,打成碎片,装在篾篓里(每篓2.5公斤),运往北方,称为炒篓茶。以后发展为以老青茶为原料经蒸压制成老青砖茶。
以老青茶作原料,经压制而成青砖茶,主产于湖北省。清代在蒲析羊楼洞生产,因此又名“洞砖”。青砖茶的砖面印有“川”字商标,所以也叫“川字茶”。近代,青砖茶移至蒲圻赵李桥茶厂集中加工压制。
老青茶产地主要在湖北省咸宁地区的蒲圻、咸宁、通山、崇阳、通城等县,已有100多年的历史。
1890年前后,在蒲圻羊楼洞开始生产炒制的篓装茶,即将茶叶炒干后,打成碎片,装在篾篓里(每篓2.5公斤),运往北方,称为炒篓茶。
约后10年,山西茶商在羊楼洞设庄试制砖茶,其后俄国商人亦在汉口设庄压制。压制工具先是木夹,后改用牛皮夹,进而改用机器压,压成砖形茶,以每箱砖片数命名,分“二七”、“三九”(每片都是2公斤)、“二四”(每片3.25公斤)、“三六”(每片1.5公斤)四种不同规格。“二七”、“三九”青砖销往西北各地,以包头市为集散地,统称“西口茶”;“二四”、“三六”青砖茶销往内蒙,并出口蒙古、苏联等地,以张家口为集散地,称“东口茶”。
近40年来,为统一商品规格,只生产“三七”青砖茶。1910-1915年为青砖茶历史上的盛期,包括湖南、江西流入的一部分原料所制砖茶在内,最高年产量达48万箱(每箱54公斤),后因战祸叠起,销路阻隔,产量锐减。
直到50年代,国家大力扶植边销茶生产,使老青茶生产恢复了生机,1977年产量达到8000多吨,1978-1982年由于边销市场需求发生变化,年产量下降至5000吨以下,1983年年产量又恢复到7000吨,年产量维持在5000吨以上。
五、六堡茶和黑茶的区别
1、首先两者在原料上就有比较大的区别了,安化黑茶是产自雪峰山脉的云台大叶种茶以及安化群体中的小叶种炒青后制作而成。云台大叶种在1956年的全国茶叶评比中,被评为五个优秀大叶品种之一,算是非常好的原料了。
2、而六堡茶是大瑶山的余脉以及大桂山余脉的扭结点,那里山脉峰峦起伏冷热干湿气流交汇。所以形成了雨水充沛,空气湿润,日照时间比较长以及云雾弥漫,昼夜温差比较大的特点。
3、那里的环境非常好,也给茶叶提供了极好的气候以及营养生长环境。六堡茶的树种有小乔木以及灌木,茶叶是中小叶种都有。
4、湖南的安化黑茶就是把采摘下来的鲜叶子经过杀青,揉捻,渥堆,复揉,干燥等工艺制作而成。安化黑茶的制作工艺非常繁复,蒸压成砖形的是黑砖,花砖。而茯砖就是有一道专门的发花工序制作而成,使得对人体肠胃更有益处哦!
5、安化黑茶和六堡茶在发酵上有所不同,六堡茶是把采摘来的新鲜叶经过凉青,杀青,揉捻,渥堆以及干燥而成,随后经过吸取空气中的水分以及氧气让其自然陈化。
6、现代六堡茶加入了冷水渥堆(人工发酵)的过程,所以加速了六堡茶发酵的过程。安化黑茶的制作过程要比六堡茶时间更长,也是因为发酵方面的时间问题。
7、六堡茶的外形条索粗壮,色泽看起来黑褐又光亮明润,表面看起来有一些“金花”。六堡茶的汤色又红又浓,完全把中国红的特点体现出来了。喝起来的六堡茶更是香气醇厚,那独特的槟榔香更是让六堡茶名列为中国名茶。
8、而安化黑茶的干茶乌黑油润,金花看起来更加茂密。其汤色透亮红艳,并且很耐泡,看起来和六堡茶非常相似。不过安化黑茶的茶汤更加甘甜醇和,陈香的味道非常突出,喝起来很清爽。
9、安化黑茶茶汤颜色有些偏橙色,有些刚性;而六堡茶喝起来口感比较滑软汤色更红,就茶底来说,安化黑茶的茶梗更多一些。
六、黑茶的种植
湖南黑茶主要集中在安化生产,安化是中国黑茶的发源地,具有千年历史。安化黑茶中的千两茶被誉为“世界茶王”此外,益阳、桃江、宁乡、汉寿、沅江等县也有一些生产黑茶的产地。湖南黑茶是采割下来的鲜叶经过杀青、初揉、渥堆、复揉、干燥等五道工序制作而成。湖南黑茶条索卷成泥鳅状,色泽油黑,汤色橙黄,叶底黄褐,香味醇厚,具有松烟香。
(1)湖北老青茶黑茶,这是一种生产于蒲圻、咸宁、通山、崇阳、通城等县的一种黑茶,同时也经过蒸压成砖形的一种茶,也叫“老青砖”,采割的茶叶较粗老,含有较多的茶梗,经杀青、揉捻、初晒、复炒、复揉、渥堆、晒干而制成。以老青茶为原料,蒸压成砖形的成品称“老青砖”,主销内蒙古自治区。
好了,本文到此结束,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本站哦!
郑重声明:
以上内容均源自于网络,内容仅用于个人学习、研究或者公益分享,非商业用途,如若侵犯到您的权益,请联系删除,客服QQ:841144146
相关阅读